观影识世

影片简介

《悲惨世界》是由汤姆·霍伯执导,休·杰克曼、罗素·克劳、安妮·海瑟薇、阿曼达·塞弗里德等主演的剧情片。2013年2月28日,该片在中国内地上映。该片根据同名音乐剧改编,讲述了19世纪的法国,穷苦农民冉阿让因偷面包而入狱多年,出狱后被收留他的主教感化,冉阿让决心洗心革面,开始新生活,却一直受到铁面警官沙威锲而不舍地追捕。

播放链接

以歌曲代对白:音乐剧《悲惨世界》的音乐运用手法特点探究

关键词:悲惨世界;电影音乐;电影对白;音乐剧

摘要:本文试图运用艺术学、影视音乐学的有关理论,对音乐剧《悲惨世界》(2012年由汤姆·霍珀执导的版本)的音乐运用手法作一简析,运用实例说明“以歌曲代对白”这种音乐运用手法具有“推动情节的发展”和“对角色的心声进行艺术化的表达”两大作用。

近一百年来,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的长篇小说《悲惨世界》一直是剧作家、曲作家和词作家重要的创作源泉。2012年由汤姆·霍珀执导的音乐电影《悲惨世界》更是一举夺得了包括最佳音响效果奖在内的三项奥斯卡金像奖。常观看音乐剧的观众不难发现,《悲惨世界》区别于其他音乐剧的最大特点之一是其对白大多为歌曲所代替,近乎全部的台词用唱词来表达。笔者认为,这种音乐运用手法主要有两个方面的作用:推动情节的发展和对角色的心声进行艺术化的表达。

电影《悲惨世界》海报
电影《悲惨世界》海报

推动情节的发展

“以歌曲代对白”的音乐运用手法一方面弥补了原著对白口语化和冗长松散的缺憾,使改编后的电影剧情更为紧凑,另一方面为音乐蒙太奇的运用创造条件,从而推动了影片情节的发展。

以歌曲The Bishop为例,原著以对话的形式,用一个章节描述了“主教拯救灵魂”的情节,而在影片中,这一情节被浓缩成一首1分34秒的歌曲。词作者在原著口语化的对白基础上加以适当改编,使歌词压头韵(Alliteration),产生排比(Parallelism),以琅琅上口,便于给观众留下印象。改编后的歌词片段如下:

By the witness of the martyrs
(众殉道者见证之下)
By the passion and the blood
(以基督受难流血之名)
God has raised you out of darkness
(主救你出一片黑暗)
I have saved your soul for God
(我已替主救赎你的灵魂)

全长158分钟的电影用一首1分34秒的歌曲The Bishop交代了引起冉阿让决心从善的触发事件。“以歌曲代对白”的音乐运用手法能够使口语化、冗长的对白变得凝练而富有内涵,推动情节的发展。

此外,影片中“以歌曲代对白”的音乐运用手法还为“音乐蒙太奇”的运用创造了条件,从而对情节起到了推动作用。音乐蒙太奇的具体含义是:当一组镜头使用音乐来组接时,音乐不仅成为连接这些镜头的纽带,声音同时赋予这组镜头以镜头之外的涵义。《悲惨世界》中应用音乐蒙太奇手法的典型是歌曲One Day More。这首歌曲动用了本部影片近乎全部的主演。影片在画面切换的同时,由各个角色演唱的表现自身情感和活动和歌曲片段也在同步切换。其内容包括对爱情的诉说,内心的挣扎,心声的表达,金钱的欲望,战争打响前双方的准备活动,几乎全面地展现了巷战前夕的社会图景,使观众以上帝视角,超越时空地观察在同一个时间点,各个角色的情感和活动,为战争打响后各个角色的行为和活动做铺垫,从而推动了情节发展。区别于一般的镜头组接,音乐蒙太奇对画面中的事件具有参与性,因而具有更加强烈的艺术表现力,也大大增强了电影情节的张力。

对角色的心声进行艺术化的表达

“以歌曲代对白”能够使角色的内心情感或心理活动以艺术化的手法表现出来,从而使观众以全知视角,更为全面地观察一个个鲜活的角色,对于塑造人物的性格具有重要作用。

影片多次运用咏叹调来表达人物内心的情感独白。典型的例证有芳汀的I Dreamed a Dream,沙威的Stars,艾潘妮的On My Own和冉阿让的Bring Him Home等。以芳汀的I Dreamed a Dream为例,在失去了收入来源,经历了生活的重重打击,最终沦为娼妓之后,心灰意冷的芳汀唱起了这首“我曾有梦”,回首往事,将自己由对生活充满希望到如今万念俱灰的人生经历和内心变化娓娓道来。歌曲伊始,委婉动听,仿佛在诉说一个无比美好的梦境,随着调性的突然转变,悲惨命运的戏剧情节逐渐凸显出来,最终变成了芳汀挣扎于心的声声呐喊。如果没有这首宣叙调(即人物对白的段落和曲目,演员无需前奏的引入和间奏的过渡,张口即唱)的运用,观众很难了解芳汀这个人物的过往和内心的情感变化,而芳汀的人物形象也就不会如此鲜明和丰满,直入人心。“以歌曲代对白”的音乐运用手法能够以更为灵活的方式,将用对话的方式难以表达的人物角色的心声,或对情节有补充作用的人物背后的故事讲述出来,从而使情节和人物形象更加丰满。作为悲剧的代表人物,苦难主题的化身,芳汀的情感是复杂而多层面的,既有曾经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又有失去爱情的痛苦;既有曾经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有被现实无情摧毁的绝望。随着剧情的发展,芳汀主题几乎和冉阿让的生涯同行,多次成为冉阿让的背景音乐,成为冉阿让“悲悯的人道之爱”的象征,也契合了原著精神。

音乐剧《悲惨世界》中“以歌曲代对白”的音乐运用手法不仅将其与其他音乐剧区别开来,也为音乐剧的创作提供了很好的思路。大胆将剧中的对话替换为歌曲,可能收获更为广阔的创作空间,同时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点此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