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路随笔

为您推荐

配音视频《中国泰山的故事》 - 孙逸潇

本视频用英文讲解了五岳之首“泰山”的前世今生。在中国古代神话里,“泰山”被认为是由“开天辟地之神”盘古的头演化而来,故“泰山”被誉为“五岳之首”。中国古代一直认为“泰山”乃通天之地,故历代帝王在此修建神坛以祭天,祈求国泰民安。从中路登山可直接抵达泰山顶峰。观看视频了解泰山的前世今生……

美之体悟:登泰山之巅的高峰体验

我未曾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却见识过凌晨四点的泰山之巅——那种气贯长虹之魄扑面而来,足以令凡夫俗子抵达人生中可遇而不可求的高峰体验。

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在其《自我实现的人》中,描述了一种独特的情绪体验,这种体验使人感受到一种“发自心灵深处的颤栗、欣快、满足、超然”,从而获得人性解放和心灵自由。他将这种情绪体验定义为“高峰体验”。

高峰体验由于与美感的生成历程极为相似,故而常被援引至美学研究的范畴,以进行美感分析。它们共同描述了一种沉浸式的、交互式的、非功利的、超凡脱俗的、大彻大悟的精神境界和心路历程。这种体验可以由某人、某物、某景所触发,具有审美心胸的审美主体,偶入此佳境,将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人生感悟融入其中,人景交融、合二为一,则审美客体变得鲜活而意蕴丰富,而审美主体在获得审美愉悦的同时,更体会到了一种人生的完满,对人生的感知饱满了一分,对大千世界的感恩和敬意也就多了一分,自我实现的动力亦增添了一分。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观赏孟夏时节,庭院树木葱茏、飞鸟啁啾的景象时,所发出的“偶得幽闲境,遂忘尘俗心”的感悟,大抵正是如此境界罢。

马斯洛对高峰体验的特征做了极为详尽的解释,而其中确有部分正是审美体验的特征。如攀登泰山的人,历尽千辛终于到达顶峰,于玉皇庙东亭极目观望,看见红日、云海、山峦而飘飘然,欲融自我于山川天地之中——这种物我合一的境界恰是高峰体验的最为具象化的注说。

初入高峰体验的境界,源始于一种心灵的触动,由此人们开始沉浸自我于审美客体中,并获得愈加丰富的存在认知。

我初于泰山之巅极目远眺之时,便体悟到一种心灵的触动。四点钟的玉皇庙,仍浸在夜色阑珊的宝石蓝中,大多星点已不见踪迹,这时,唯有远山的形体,前后遮拦,在朦胧的雾霭中似有似无,在遥远的天边划出道道流线。随着东边的天空泛起鱼肚白,在逆光的投映下,远山的轮廓愈发清晰,未过许久,一颗镶着金边的红日便从远山的另一边冉冉升起了。起初,它吐出的是火烧红样的气焰,到后来则是投射耀眼的金光了。我凝睇这一景象,不知不觉迷醉其中,只觉一切外物渐行渐远,而与此景的心理距离逐渐拉近,同时思想渐游离于心物之外。眼前的景色变为存在的全部,观之弥繁,爱之弥深。

至此,人们可进入高峰体验的更深境界——突破和超越时空和思想的界限,任思绪诗意地漫步在时空的长河里。

我最先想到的是《西游记》中所提到的,古时的人们认为镇守南天门的尊神为天地主宰——玉皇大帝,而因古时泰山代表上天,所以泰山之顶即是天庭的位置所在。从南天门到玉皇顶,1500余级台阶,1公里之距,如今来此拜访天庭,颇有羽化成仙之感。而后,我复又想起杜子美欲“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凌云壮志,胸中顿涌上一股慷慨之气——想自己历尽辛苦,终于攀上泰山之巅,“高高至天门,日观近可攀”的景象近在眼前,自叹“笑我晚学仙,蹉跎凋朱颜”——李太白诚与我相契。最后,我想起了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难怪古人总在登高之时伤古怀远、即兴赋诗,更何况在此天庭入口处的泰山之巅,上下连接神界凡间,前后通达古今中外,正所谓“一般情意恶难羁,长怕登高望远时”——在此时空的十字路口,怎能不叫人慨叹不已?

接下来,人们即进入高峰体验的“终极体验”——实现自我肯定和自我确证,体悟超凡的愉悦,萌生受心灵震颤而触发的感恩之情。

将飘远的思绪牵拉回来,重新审视眼前这片完满的天地光景,则心灵会顿觉一阵悸动,似有千言万语郁于胸中欲喷薄而出,又似恋人渴望在此亲吻般的冲动,百感交集。看群山连绵,想到山川依旧,而历朝历代更迭不断,曾经家喻户晓的佳话大多早已湮没在历史的长河里,便觉一种洒脱的释然,而执念亦不复为执念;看日出之光,想到每日阳光播撒大地,而万物与我共同倚赖阳光哺育,便觉无数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回首来时的路,想到自己克服了一切阻碍,终抵达泰山之巅,便觉没有什么困难不可战胜,没有什么远方不能到达,而我也应与古往今来来此远望的人们一道,在认识到自身渺小的同时,仍能发现潜藏在身体里的巨大能量,确证自身的价值。

此情此景,曾为亘古亘今无数的人们所无限感慨,无数的人们在此经历了人生的高峰体验,又将新的意蕴赋予了这片完满的存在,于是这片存在终成为了“壮美”的代名词。正如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所提到的意境:

“汝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汝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便知此花不在汝之心外。”

而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此景皆如此,所以这片被感知的主体,亦曾帮助无数的人们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点此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