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品鉴

历史磨灭不去的“真性情”

——【唐】李白《行路难(其一)》赏析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写道:“太白纯以气象胜。”

一旦诗人们写诗达到了技艺纯熟的境界,诗的韵脚、对仗、遣词造句都将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文字技巧也就不再是问题的关键了。这时区别诗人间水平高下的便往往是诗以外的东西,比如李白独一无二的性情使他在历史的长河里脱颖而出。

李白在《行路难(其一)》这首诗中写自身:起初感到无比彷徨,连美味都不能提起我的兴致,只觉得前途一片渺茫,几乎已无路可走。然而,转念想到姜太公和伊尹这两位大器晚成的人才与我的经历何等相似!我又何必惆怅怀才不遇?试问自己将在何处安身立命?南朝宋宗悫的志向正是我的答案——“愿乘长风破万里浪”。

创作这首诗时,适逢李白刚刚从长安无功而返。若是旁人很可能不免要在沮丧中沉沦一阵子,但他是李白,倚仗着性情“绣口一吐”便能成章的李白。他洋洋洒洒地写下了《行路难》,大笔一挥将自己的感受和盘托出。他写自己起初的茫然无措,继而是走投无路的痛苦,但很快他将自己的命运与古人的命运对接,从而理所当然地找到了重新振奋精神的信仰和勇气,于是整个人又重新变得豁达、自信、豪情万丈了起来。从无路可走的痛苦,到豪情万丈,中间只用了不着痕迹的一句“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过渡,便将这份戏剧性的情感突转投于纸上,浓缩成了一篇短小却震撼的《行路难》。唐代诗人李白的画像就在这一“闲”、一“忽”之间,前六句压抑的情感被陡然调换,仿佛开闸门引水奔腾而下,然后紧接着就是一段高歌响板,一路畅快地抒发豪情。这种恣意纵情的转换,才是李白真正的性情和大手笔所在。

从古至今,李白的诗几乎无人能够模仿,我想这便是原因所在。李白也有沮丧和失落,但他却总能鹞子翻身一般翻着筋斗云就跳到云巅去。那些空喊出来的口号似的豪情壮志,都不能真正地诠释李白。大开大阖,纵横恣肆,没有这等大胸怀与真性情,是不能与李白比肩的。这也正是缘何陆游晚年时对他的孩子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真正的好诗总有得天独厚的性情是旁人无法超越的,于是才得以成为经典。

那些真正诗写得好的人,平生志向都不在诗上。一剑一酒走天涯的李白,于任性山水的人生里捕捉到了真性情,于是历史才留下了李白。

点此返回顶部
李白《行路难(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