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
体会万种风情的人生。
世人——我似乎也懵懵懂懂地明白了何谓世人。世人就是人与人的争斗,而且是现场之争,人活着仅是为了在争斗中取胜。人们互不屈服,即使奴隶也有其卑微的报复。所以,除了当场决出胜负,人们没有其他生存方式。他们冠冕堂皇,以个人为斗争目标,战胜一人再去迎战下一人。世人的困惑便是个人的困惑。大海指的不是世人,而是个人。如此一来,我对人世间这片亦真亦幻之海的恐惧大为减弱,不再如以往那样劳心费神,永无穷尽,即是说,我开始只考虑眼前需求,变得厚颜无耻。
原来这个世界上,不是只有我一个人,装作正常人的样子,极力掩藏可耻的内心。《人间失格》整体的基调很晦暗,沉重而又压抑。精明聪慧的童年,不断扮丑讨好世界的青年,再到吸毒酗酒、染上肺结核的中年,叶藏一生中的每个瞬间都充满了绝望的气息。书里描写的很多情节都过于丑陋,但可怕的是,每个人都会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太宰治文字的代入感很强,让每个人都不自觉地自我代入去发掘自己的问题。
叶藏这一生最大的不幸在于压抑自己的内心去讨好别人,有人说,他和《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里的松子一样,但叶藏似乎要比松子更加令人感到绝望,松子的讨好发自内心,无比的炙热真诚,松子心理和行为是趋于一致的;而叶藏的讨好源自外界的压力,内心其实战栗不安,脸上却要强颜欢笑,他的心理和行为是失调的。我小的时候是一个害羞的孩子,但我也希望可以和周围的孩子一起玩,为了这个愿望,我开始模仿别人,压抑着那个最真实的自己,一次次地把她关进心里的牢笼,可她总是在我最需要隐藏起她的时候跑出来,让我丑态百出。我不像叶藏,可以精彩地掩饰自己,我只能读着叶藏的故事,揪着自己的心。
这是一个历尽世间沧桑和磨难老人的人生感言,是一幕演绎人生苦难经历的戏剧。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人生经历坎坷: 少年嗜赌成性,赌光了家业一贫如洗,穷困之际,母亲生病,他前去求医,半路被国民党部队抓了壮丁。几年后,回到家乡,母亲过世;儿子救县长夫人抽血过多而亡;女儿分娩时,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三个月后,妻子去世;女婿和外孙最终也离开了人世……生命里难得的温情将被一次次死亡撕扯得粉碎,只剩得老了的福贵伴随着一头老牛在阳光下活着。
我想,《活着》这本小说所描写的纵使令人感到绝望唏嘘,但它并不是想告诉我们,目光放远,万事皆悲这样的观点吧。它更多的,让我体会到的是,只要还活着,就有无限的可能,哪怕依旧还是有大悲,但仍然残存着无穷的希望。有时候觉着,人哪,并不是全部的所作所为都是因为快乐,也不是因为想做,只是因为要活下去,为了活着所以必须那样去做。
人活着的意义何在,没有准备地来到人世间,匆匆几十载后,又赤条条地离去,不堪一击。但也许,活着本身就是活着的意义,况且世上很多事都是没有唯一答案的。就活着吧,为了活着而活着吧。生命是有尊严的,我们应当尊重生命,即便面对再多的苦难,也应该努力地继续活着。
文化大革命如火如荼进行的同时,军方探寻外星文明的绝秘计划 “红岸工程”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但在按下发射键的那一刻,历经劫难的叶文洁希望让外星人来彻底改变人类地球文明向宇宙发出的第一声啼鸣,改变了人类的命运。四光年外,“三体文明”正苦苦挣扎——三颗无规则运行的太阳主导下的百余次毁灭与重生逼迫他们逃离母星。而恰在此时。他们接收到了地球发来的信息。在运用超技术锁死地球人的基础科学之后,三体人庞大的宇宙舰队开始向地球进发, 人类的末日悄然来临。
主流的科幻小说中,文明普遍很弱小,而人类与人性被衬托的十分强大。外星人们可以超光速穿梭,却甚至很难改变一颗行星的地质结构。群星不过是单纯的背景,是一张不可能和人产生互动的幕布。而《三体》中,人类作为一个集体极为渺小;而文明本身作为一个概念,一个人类可能可以触及的未来,同星空一样浩瀚。人类所珍视的所看重的一切,在更高等的智慧面前都微不足道。一幅记录了五千年悲欢离合的二维的画,在它们眼中或许比人类文明本身更有诗意。《三体》解构了充斥着我们日常生活的人性,重构了一个属于真正的星空的梦想,在这个梦想的光辉照耀下,如今我们所体验的一切都不过是一缕微尘。这是科幻文学的特质,是一种所谓的主流文学永远也不可能体现出来的气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