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无双的文章

这里选了两篇最近写的东西,分别是一篇散文和特稿,散文讲纸媒的衰落,特稿反映性教育的现状。

被抛弃的纸张

史无双

最近,我常常会有一种追不上时代步伐的疲倦感,我生怕一天不刷微博,就错过了今天的网络热词,就会对今天的热点新闻一无所知。高速运转的信息世界把人们不由地推着向前,我不害怕今天没有午餐,只害怕吃完午餐发现手机提示流量已用完。 人们在挑选餐厅时除了口味装修,也把免费无线网络作为参考;机场设置了手机临时充电站,人们拿着各种充电器挤在那周围。似乎没有任何人对手机感到抵触和厌恶,没有人好奇为什么街上黑压压的一片人都低着头。

去年北京的朋友来看我,清晨乘地铁时她说,重庆人居然在看报纸。她说北京太挤,看不了。我看到人们为了看到手机屏幕,在拥挤的车厢努力让自己的手臂和别人留出空隙,还有许多人拿出各种颜色的耳机,塞进自己的耳窝。人们盯着手机屏幕笑,或者闭上眼,或者呆滞地看着窗外。

我们距离身边的真实越来越远,却想方设法和手机里的世界拉近距离。

经过学校报刊栏,我偶尔会质疑这不是当天的报纸,但人来人往,或许都没人察觉身旁张贴栏里贴的是报纸。

而你手上还是拿住了这份《地平线》。

我庆幸《地平线》的存在不会受经济盈亏的影响,庆幸它在狂热的世界里落成了尘埃,庆幸它还没有被抛弃。正因如此,它才变得越来越纯粹,也变得越来越理想,成为了一群热爱新闻事业的人们的乌托邦。 《冰点》主编徐百柯说:“无论社会怎样变幻,岁月如何更替,我们从先人身上遗传下来的人性和人情不会改变。它们仍在默默地、顽强地存在和生长着,正是它们打动着读者。”

对你而言,它能给你一份最贴近的阅读,一份最值得的思考和最需要的沉淀。对我而言,它便是一份苦乐在焉,酸甜在焉,累与爱在焉的成长。也许有一天它也会埋没在铺天盖地的微博微信中,但我相信会有人继续拿着这只温热坚定的笔,不断地写着探寻和追求的故事。

刊登于《地平线》36期 头版